经济观察报 记者 席斯 汶川地震灾区物资告急。一位民政部人士说,目前灾区急需帐篷、棉衣被、照明灯和简易厕所。5月15日,民政部启动了紧急采购程序,向有关社会厂商采购。
紧急采购
陈正和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打通了民政部抗震救灾工作组的电话:“我们想加工帐篷,你们对供应商资格有什么条件吗?”
对方以极快的语速答复:“没有任何条件,只要你能以最快的速度生产帐篷”。
陈正和是南京一家帐篷制作公司的总经理。他知道民政部经常采购帐篷,但过去有一些固定的企业参与,他们也不敢奢望能为民政部供货。在得知民政部正在紧急采购帐篷的消息后,陈抱着试一试的态度给备灾处打了电话。
陈被告知,“现在正在落实第一批服装的加工订单,两个小时后讨论帐篷,请把你们公司的传真号留下来,我们会通过传真下订单和要求”。
这是5月16日下午两点。民政部办公楼内,这里的工作人员一边统计灾区救灾和生活物资的需求,一方面与企业联络,加紧生产供应。
民政部是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群众生活组牵头部门,负责安排灾区群众的衣食住行等生活保障。
12日16时,在地震灾害发生后一个半小时,民政部从西安中央救灾物资储备库紧急调拨5000顶救灾帐篷支援四川灾区。21时,再次从合肥、郑州、武汉、南宁四个物资储备库紧急向四川灾区调拨救灾帐篷4.5万顶。
但从震后第二天开始,灾区帐篷、棉衣棉被、药品等物资就出现短缺。而一部分救灾物资因为交通原因无法进入重灾区。
截至目前,民政部共向各地震灾区调拨救灾帐篷12.758万顶、救灾棉被22万床、棉衣17万件。截至15日15时,已有3.77万顶救灾帐篷和5万床棉被运抵灾区。
但是灾情超过了预期,民政部救灾应急指挥部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央救灾物资储备严重不足”。
5月15日,民政部、财政部启动紧急采购程序,向有关社会有关厂商采购一批灾区急需的帐篷、棉衣被、照明灯、简易厕所等救灾物资,并将以最快的速度发往灾区。
从那一刻开始,民政部通知了协议供应商,发出订单,限期和运输要求。
往常,民政部采购或救灾物资采购实行政府采购,进行公开招标程序后,进行筛选,最后确定供应商。
但在非常时期,采购程序简化后,省略了招标过程,直接向协议供应商发出订货邀请。
灾区需求量大、企业日生产能力有限,所以民政部非常欢迎社会企业的加入。民政部工作人员说,他们非常感谢企业在危机时刻,能够优先为灾区制作供货。
救援机制
民政部门正在做的是将灾民生活保障用品从生产、出厂、运输、调配直至分发到灾民手中。
5月7日,民政部就曾下发通知,要求各地按照24小时救灾物资到位的目标,特别要充分考虑应对大灾的需要,在现有储备的基础上,增加救灾物资储备品种和数量。
通知还强调,多灾易灾地区每年都应储备一定数量的帐篷、棉衣、棉被、食品、饮水、照明和取暖设备等救灾应急物资,并建立物资储备更新、轮换的财政补偿和核销制度;要及时了解和掌握救灾应急物资生产厂商信息。在适量存储的基础上,可与有关企业签订应急供货协议,应急期间实行先征用后结算的办法,保障救灾应急物资供应渠道畅通。
但通知还没来得及执行,甚至转发文件还未到达,灾难就降临了。
“中央救灾物资储备库量也不少,储备库里的物资是逐年储备,每年都采购,充实进去,但这么大的灾可能有些欠缺”。民政部指挥部工作人员说。
面对比唐山地震破坏性还要大的汶川地震,帐篷、棉衣被、照明灯、简易厕所甚至食品、药品等无一不缺。
民政部官员在通报汶川灾情和救灾工作时说,在抓紧向灾区调拨已储备的救灾帐篷和物资的基础上,通过启动紧急采购和社会捐赠等方式筹措一批衣被、帐篷、移动厕所等物资。
目前紧急采购服装第一批订单已经落实,有十多家企业接到了棉衣、棉被、工装等订单。据悉,此次救灾中一些食品和饮用水都是以先供货后谈钱的方式调配的。
陈正和放下电话,就开始布置企业存货和生产计划,他说,如果接到民政部的采购订单,他会马上让车间日夜赶工,及时把帐篷运到灾区。
5月16日,民政部会同财政部再拨5亿元,用于地震灾区应急救灾。
从地震发生后一小时,民政部启动国家Ⅱ级救灾应急响应开始,民政部便进入了夜以继日的高压工作状态。
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应急指挥部所有男同事这些天一直吃住在办公室。各地民政部门的信息不分昼夜地在向指挥部汇报。伤亡统计数、受灾群众数、需要安置的家庭、需要的帐篷、衣服、厕所等等。
民政部官员在电话中对记者说,灾区急需救灾物资,你们呼吁一下,企业积极参与这些物资的供应上,为灾区人民早日走出灾难提供帮助。
以下是民政部救灾指挥部电话,本报呼吁各有条件的企业伸出援手。
(捐款捐物: 010-58123611 企业供货:010-58123608 58123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