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虚”2008博鳌论坛
导语:经济观察报 记者 刘波 博鳌论坛的真正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政府、公司、智库与传媒的互动平台。它既能就各方关心的话题进行交流,也可以提出一定的政策建议或举措建议,又能引起“头脑风暴”,交流彼此的理念与思维。从这个意义上说,虽然是“谈话会”,但其价值未必比不上“行动会”。

近日与一位同事谈及要去报道即将在海南举行的博鳌论坛,他笑言道,根据历年的经验,博鳌论坛是一个比较“虚”的会。其实我在内心里也认同这样的看法。国际性的会议有一个规律,就是参加者越多,取得真切成果的可能性越低。比如有人讥笑说,世界贸易组织已经变成了“世界谈话组织”(World Talk Organization)。我想博鳌论坛或许也正是这么一种“谈话会”吧。

但话说回来,博鳌论坛的本意也并不在于一定要拿出多么巨大的举措,从而让新闻界报出“火爆”的新闻。博鳌论坛的真正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政府、公司、智库与传媒的互动平台,而且参加者来自五湖四海,人数甚众。它既能就各方关心的话题进行交流,也可以提出一定的政策建议或举措建议,又能引起“头脑风暴”,交流彼此的理念与思维。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虽然是“谈话会”,但其价值未必比不上“行动会”。

所以就由此转入正题,在前往海南之前,我们只能说本次博鳌论坛看点颇多,值得密切关注。最为传媒所津津乐道的,无疑是一个月后即将就职台湾“副总统”的萧万长,将与国家主席胡锦涛同时出现在会场上,不过其参会身份将是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董事长。以往萧万长以这一职位参加博鳌论坛,根本不会引起多少评议,而如今事易时移,大不一样,也无怪乎近百家台湾媒体已准备齐集博鳌,而萧万长的接待规格甚至参会的座次,似乎都会有些讲究。

政治方面的另外一个看点是将会有多国首脑出席会议,包括巴基斯坦、智利、斯里兰卡、蒙古的总统,以及澳大利亚、卡塔尔、瑞典的总理。智利总统巴切莱特是首位访华的南美女总统,也是有史以来拉美国家的元首第一次参加博鳌论坛,显示出拉美对东亚的日益重视。中国已与智利签署在拉美的首个自由贸易协定,巴切莱特此行估计要进一步扩大协议内容。而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将会关注中巴经贸合作,也许还会触及近期亚洲一些国家粮价上涨带来的危机。瑞典总理赖因费尔特称将主要关注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问题,这当然是本次博鳌论坛的重大议题——论坛的口号就是“绿色亚洲”。

当然除了上述话题之外,本次论坛最主要的还是经济议题。读一下今天的《华尔街日报》,其经济栏目里与中国有关的话题占了一半,正可见中国经济的国际影响之大。虽然政府尚保持低调,但统计数字显示中国已接近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但2月份的通货膨胀亦达到12年来最高水平。无独有偶,据估计,西方富国的通货膨胀也达13年来最高值。在近年来全球物价平稳状况被打破,通胀压力席卷全球之际,参会各方对于应对事态有何高见,无疑是重大的看点。

此外,美国经济因金融市场问题而面临潜在危机。虽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报告认为美国经济将进入“轻度衰退”,但也有经济学家称美国面临的经济困境或许是二战以来前所未有。而美国经济如出现衰退,势必对全球经济产生下拉作用,对于这一点,参会各方也不会不察。此外粮价大涨导致亚非一些国家近期遭遇的粮荒威胁,也势必引起热议。而美联储此时降息举措的是非,想必也会引起一些关注。

除此之外,中国外贸顺差问题、人民币汇率问题等老问题,估计亦将被再次讨论。外企对中国的新劳动法持何种看法,做何种应对,也是值得关注的话题。能源安全、节能、减排、气候变化等诸多话题的重要性,也自不待言。

所有这些议题都值得深入探究,虽然不可能过度夸大博鳌论坛的效果,但起码它提供了一个机会,由我们来共享世界顶尖政要、商人与意见领袖的观点。就像同事说的,博鳌论坛或许是个比较“虚”的会。但如何把它“虚中做实”,传递、分析、梳理会议上提出的理念与办法,以求有利于中国的企业、政府决策者和学界,这也许就是我们报道的目标吧。希望与读者一同分享我们的经历与思考。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相关产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