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合作建房“两会”激烈交锋
导语:讯 记者姜洪桥 “两会”期间,围绕个人合作建房这一议题,正在形成以开发商为首的“约束、规范”派和民间代表的支持派。尽管两方都要求立法规范合作建房,所指内容却大相径庭。

讯 记者姜洪桥 中国“两会”期间个人合作建房成为讨论的热点话题,围绕这一议题,正在形成以开发商为首的“约束、规范”派和民间代表的支持派。尽管两方都要求立法规范合作建房,所指内容却大相径庭。

河南最大房地产开发公司建业集团董事长全国政协代表胡葆森提案约束和规范合作建房,而全国各城市合作建房组织者则在游说两会代表支持合作建房,并成功获得几十位代表的联名提案支持(详见《经济观察报》3月12日报道《16城市代表两会游说立法规范个人合作建房》)。目前,持不同观点的两派争论的焦点是:合作建房究竟适用于“中低收入人群”还是“低收入人群”。

在胡葆森提交的“关于规范社会集资合作建房”的议案中,建议政府立法规范集资建房,“在法律中,应当对集资合作建房行为目标进行明确定义,将解决低收入人群住房作为集资合作建房行为的唯一目标”。同时,胡葆森还列举了合作建房存在的法律性质不明确;目标和资格界定不明确;管理极度不规范、成为个人牟利温床三大问题。另有消息称,中国房地产领袖企业万科亦支持胡葆森的意见并进行联合呼吁。但当记者向万科寻求证实时,万科相关负责人士表示并不知情,建议记者先向河南建业集团了解相关情况。

与此同时,合作建房的知名人士温州人赵智强等人在两会期间赴京向代表散发材料游说代表提案支持合作建房。赵智强告诉记者,在他们的努力下有90位代表联名提案支持个人合作建房,并将其作为中低收入人群住房的重要措施之一。不过,他们的游说亦有特殊遭遇,赵智强在其博客中宣称他到北京游说两会代表被当地政府称为越级上访,并有警方人士至其家中劝阻。

一时风起云涌的合作建房同样引起了有关方面的顾虑。在两会期间中国建设部部长汪光焘提醒警惕一些人打着合作建房的名义搞非法集资,他说:“一些非低收入群体或者一些本身已经有房子的人,如果来集资建房,这是值得注意的。”
对于合作建房存在的问题,合作建房的另一个倡议者律师孟宪生并不避讳。在早先接受本报采访时孟即表示,“希望借此向社会宣示,什么是真正的合作建房…也是对我们自己的规范和要求。”

由于房价高升,中低收入人群普遍抱怨住房困难,中国政府最近全力关注民生问题。中国政府副总理曾培炎在最近的讲话中要求各地政府搞好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但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优先倾向低收入人群,中等收入人群则在更早的时候自发组织集资建房。据最近刚刚参加北京某地块投标的北京集资建房组织者于凌罡透露,积极参加集资建房的人群多属中低收入人群。而从其预定的6500元的销售价格来看,远高于经济适用房价格,应多为中等收入阶层。于凌罡证实,中等收入人群同样存在买房难的问题。他宣称,房价太高的主要原因就是住宅供应主要为开发商所垄断,集资建房将确保价格低于普通商品房价格的30%。

据了解,中国的中等收入人群其实仍有较大差异。均价高于8000元的北京房价对普通白领来说仍显得困难。不过,这一人群一旦走向集资建房将使开发商流失大量客户。开发商建议合作建房排除中等收入人群的理由较容易理解。

有意思的是,个人合作建房的积极倡导者目前对开发商却持肯定态度。于凌罡称,“我们和开发商没有矛盾,愿意与其合作”。于凌罡先后与万通集团等房地产开发企业联络,希望合作,不过至今未见成功案例。在本月13日投标北京花园路25号地块时亦准备联合一家有资质的开发商共同投标,但在投标前该开发商突然取消合作。于凌罡的解释是因为该企业的关联方亦投标该项目,故不能继续合作。

于凌罡的努力还在继续,他仍旧希望有开发商能为他特意创建的集资建房公司蓝城咨询服务有限公司提供专业服务。不过,他并不知道在胡葆森提议“规范”合作建房之后,开发商们是否还有这个兴趣。

相关报道:

16城市代表两会游说
立法规范个人合作建房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相关产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