讯 记者李利明 王延春 李晶 韩彦 2007年,中国金融全面开放元年。抚今追昔,三大国有银行去年在海外上市的故事,已成往事。3月5日,全国人大年度会议开幕的日子。温总理代表中央政府,向2000多人大代表报告了银行改革的思路。着墨不多,却是中外经济媒体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华尔街议论中国银行改革全球攻略的同时,全国政协委员和全国人大代表中的中国银行家们,也在两会上纵论银行改革的思路。
审议是出席会议的人大代表的职责,建议是列席会议的政协委员们的权利,发问是采访会议的新闻记者们的本分。
我们问:
首战告捷的国有商业银行,怎么才能巩固股份制改革成果,咏唱“而今迈步从头越”?
改革破题后的政策性银行,如何守住政策性银行的底线,成为民生银行董事长董文标心目中的政策性银行?
撤离乡村后的农村金融改革,何以兼顾服务三农的政策需求和银行改革的市场化导向?
他们答:
中国国有银行须正视自己的短处与差距,必须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农村金融改革当然需要市场化,但中国乡村更需要印度那样的“穷人的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