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两会前,教育部一次普通的例会发布了几条让人激动的信息:全国免费义务教育2007年全面铺开;义务教育经费分担比例确定;义务教育公用经费保障和义务教育基准确立提上日程。
我在第一时间将这几条信息通过邮件和全国政协常委朱永新分享,“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您多年前呼吁的设立教育基准的问题已经提上日程。打电话和很多代表委员中的老朋友联系,大家最有成就感的事情就是农村义务教育的推进,想想几年前您在我这里发表的《苍南等地教育行》等等文章、我们一起编辑的《义务教育谁买单》等书的出版,我也颇有成就感呢。”
这位学心理学出身,被身边人感觉格外亲和平易的朱永新在两会上却被媒体称为最敢于说话的人。2004年,他痛批假民办、他在本刊发表“将大学卖掉”的言论,今天,大学的负债运行背景下,已经有地方实行债转股,让民间资本接手的方略,而助长了择校的“名校办民校”也已经被政府叫停。
除了政策上的大胆建言外,我知道,他更衷情的还是实践。他的新教育实验唤起了全国各地数万农村教师的激情行动。也因此,他熟谙一线实情。
2月28日,接到全国人大代表庞丽娟的邮件,今年两会,她表示将继续为农村教师问题呼吁,“小贺,特别将我们开展的关于教师问题的调查报告提供给你,问题很严重,希望引起关注。”已经连续八年,从九届的全国政协委员到十届的全国人大代表,庞丽娟一直在为农村教师问题呼吁,从教师编制、教师培训、代课教师到教师待遇。
如同对待科研一样,几乎每一件提案都让追求完美严谨的庞老师耗尽心力。调查、研讨。她参政的这十年恰也是我从事人民政协报教育报道工作的十年,十年来,我曾多次参与了她的提案产生的过程,从幼教立法到青少年德育。而2000年之后,她则将主要关注点投放到农村义务教育问题上,特别是农村教师问题。为了今年的议案,3月1日中午,已经有很久未曾谋面的我们在北师大相约再见。两人都很兴奋,我说见证了她的十年参政路,她则说,完完全全见证了我从一个学生到报人的成长。我还特别和她商量好了近日到网站去和网友见面谈农村义务教育的问题,她欣然答应。其实,之前的庞老师一直很低调,但多年的参政经历已经使她走出书斋。她说,今天,她更关注的是现实问题的解决,而从这个意义上,和负责任的媒体的接触本身就是推进工作的必要。
3月2日中午,我意外的接听到一个电话,是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副校长同时也是我硕士生导师的谢维和先生打来的。几天前,我曾给他发短信,问他关注什么提案。导师是搞教育科学研究的全国政协委员中最缄默的一位,我想劝他在十届两会的最后一年发发言,没想到,他仍然拒绝了。他的理由是,搞理论的,不能轻易指挥。导师做学一直非常严谨,他应该更喜欢直接向政府提建议的方式。看来,无论是选择面对媒体还是不面对媒体,委员们关注的都是问题的解决效果。
3月3日,我和全国人大代表胡平平通了电话,刚刚从安徽省教育厅副厅长位置上退下来的她对教育、对一线的情怀和解决教育问题的现实智慧在业界是出了名的。我也曾用《变革中的教育官员——平平厅长和她的治教哲学》来描述她的智慧和方略。电话中,她透露,自己将关注4%的落实问题。“总理都说了还要继续呼吁?”“要有具体的举措才能落实啊。”她的想法和沈士团委员一样,两人也同样的对数字敏感。我其实是猜到了她会关注相关问题的,有她这样阅历的人,最了解教育的现实情况,当前她就曾为义务教育经费的保障问题疾呼。
沈士团委员已经连续9年为4%的问题呼吁,人称4%专业户,几天前,我打电话到他家里,提起总理在工作报告中对4%的承诺,他很高兴,表示,似乎可以放一放了。但也表示对执行的问题些微有些担忧。3月1日,再给他通电话,他已经明确表示,要就4%的落实问题提几点建议。
我知道,今年关注此问题的还有全国人大代表周洪宇,现任湖北省教育厅副厅长的周洪宇,曾在2005年两会上,就免费义务教育的分步实施问题上书温家宝总理。近几年也一直为免费义务教育的推进提出具体执行策略。
今年在继续为免费义务教育的扩大呼吁外,他也同时关注4%的问题,严谨的他对4%的概念和问题做了严谨的研究,年前,他曾将自己对4%概念的研究发来给我学习。
看来,代表和委员们要为4%的问题执着到底。
3月1日夜,我全面的浏览了网友们给我们的留言。春节前,就已经和搜狐教育频道沟通好,两家一起搭建“民意通往‘两会’的桥梁。”——一直以来,很多网上民意调查都显示,大众对教育不满,但究竟这不满源于什么。我向搜狐教育的工作人员提出,要设计成开放性的问题,不要怕,相信老百姓的参政热情和理性。事实果真如此,连年假在内,十三天的时间里,三千条留言反映了百姓在现实生活中对教育的困惑。我惊讶的发现,很多问题和委员们的提案不谋而合。于是,我决定将这次编版的题目定位“提案与民意的邂逅”。定这样一个题目,还有这样一重意思在里头:多年以来,总有人问我,两会热点是怎样形成的?甚至有人怀疑是某些媒体在操纵。事实上,在我看来,热点提案一定是在最根本的问题上反映了民生、回应了民意,把到了时代的脉搏,看到了问题的趋势。
现在还清楚的记得,1997年我在某研究机构实习时,人们对义务教育的解释是:强制而非免费。但时代的发展出乎人们的意料。——免费真的就这样被大胆提出,并且变成了事实。1999年的全国政协大会上,人民大会堂,北京五中吴昌顺委员因呼吁免费义务教育引发的长久的掌声仿佛还言犹在耳。
3月2日夜,我收到了来自全国政协委员、广西大学副校长黄维义委员从两会驻地发来的几张照片。照片下面是短短的几句朴素的语言写下了为农村教师的呼吁。我曾多次听过这位搞动物医学的女校长用对待孩子般的感情讲起她的小动物。遗憾往往因为对教育问题和难点的关注,使得我舍弃了很多生动的新闻素材。
其实,面对这两块版的编辑,我也一样的犯了难。今年,委员多年以来的呼吁在基础教育上看到了明显的成效,农村义务教育的免费和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成为公共政策的基本价值,并写入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免费义务教育已经开始在全国农村实施,国家也将为保障均衡出台基准。我本来想花些篇幅系统梳理。但看到代表和委员们带来的新问题,看到网络上强烈表达的反映各种问题的民意,我的心绪不能平静。“还是应该把有限的版面留给最值得关注的问题。”而面对了解到的委员各种各样的建议,提(议)案我则要求自己尽量回答什么是当前制约教育发展的最具全局意义的问题。——编辑是靠选择说话的,在选择和拒绝之间,编辑的价值尽显。
因为时间的关系,还有很多委员我还未曾来得及去采访,但脑海中一直浮现他们的影子:
卢据甫委员,1999年,正是他在九届全国政协四次会议上的一次讲话引燃了教育界数十名委员为教师工资拖欠和义务教育管理体制问题鼓与呼的激情。
陈传誉委员,这位同样也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的我的学长是我在十年前报道两会第一次进入人民大会堂时遇到的第一个委员,来自南中国富裕城市广州的他曾一度为女童问题、为教育投入结构在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间的失衡问题呼吁。他也曾支持编辑部到广州为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呼吁。
07年,问题也仍然多多,但如和委员们通话中说的那样,亲历两会,我们一起见证了中国教育的成长,其实,还有中国社会整体的成长。
(本文作者为人民政协报教育在线周刊主编)